川藏队队长苏拉王平心中有数才出发,梦想也

发布时间:2023-1-23 6:00:13   点击数:

去年,七旬“无腿老人”夏伯渝纪录片《无尽攀登》展现了珠峰之巅的绝美。今年,被冠以“中国首部沉浸式体验攀登珠峰全程”的纪录电影《珠峰队长》将于5月13日全国上映。该片从拍摄到剪辑都来自民间登山队“川藏队”,记录的是年川藏队队长苏拉王平带领山友登顶珠峰的全过程,首次在米“生命禁区”进行无人机航拍,21小时的充裕素材让珠峰之美更具沉浸之感。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2个小时的专访中,苏拉王平从三奥雪山脚下的“放牛娃”,聊到创办川藏队,到带队登顶并拍摄珠峰,这部纪录片是他梦想的一部分。他说,攀登有风险,“心中有数才出发”,梦想也一样。

登山服务也是“靠山吃山”,开拖拉机考察线路

70后苏拉王平出生在阿坝州黑水县三奥雪山脚下的八家寨,那里海拔在米左右,靠山吃山,他是放牛、采药一把好手。父亲是公务员,希望他通过学习走出大山。

年,刚从机电专业毕业、在家等待分配工作的苏拉王平,偶然的一次机会,给一支民间登山队当“背工”,那是他第一次登山,“登山这么辛苦也很危险,这些人为什么还要去呢”,那时他心里就埋下了问号。后来他被招到成都,加入中国第一家商业登山公司。

在成都通过网络查询和日常工作接触,他发现国外的登山运动有上百年历史,服务也很成熟。“为民间登山提供技术等服务,也是一种靠山吃山”,加上自己对登山越来越喜欢,年他创办了川藏登山队,“最初只有7名队员,条件也拮据,没有统一制服和车辆,大家都穿得很业余,考察线路都只能开拖拉机。”

当时更大的挑战来自登山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渺茫。苏拉王平坦言,一直到年,川藏队都亏损。那会很多人还不能接受商业模式的登山服务,认为“爬个山而已,何必交冤枉钱”,“当时我也不知道这条路能不能走得通,能不能走下去。但一想到回家只能是继续种地、挖药、放牛,就咬牙坚持了下来。”那时他的同学都有了稳定工作,部分已经结婚生子,而自己还在漂,不仅亏钱,而且这个行业还充满风险,家里人很有意见。

不过,这6年,他没有停留在焦虑上,而是先练“内功”,思路也很清晰,“要让山友放心地把安全交给我们,那我们的专业技术必须过硬”,苏拉王平的队员都来自他的家乡,“他们有很多优势,出生在高海拔地区,跟我一样身体素质各方面都很好,也都想走出山区”,通过不断的专业培训,提高大家的技能。

另外,就是考察阿坝州、甘孜州的雪峰,看它们的危险性到底在哪里,开拓适合大众山友的线路,让登山爱好者最安全最大限度地体验攀登的乐趣,这是重中之重。听苏拉王平聊每座山峰的脾性也特别有趣,“雪山就在那里,但季节不同、海拔不同,风险和难度也不同。”

“以前总听说贡嘎雪山危险,我们第一次去的季节不对,到海拔米左右就放弃了。雪崩太多,没办法搭帐篷,用冰镐挖出两个很小的台阶,5个人挤坐在一个小帐篷里,统一方向坐,互相靠着休息,整晚都不敢睡,到处是冰崩雪崩的声音,队员的心理压力很大。我们紧急评估了一下装备,认为冲顶的可能性虽然很大,但出事的可能性也很大,当即就放弃了。”有一次攀登幺妹峰,陡峭的岩石和冰壁非常难走,从早上攀登到晚上都没找到能睡的地方,最后卡在冰与岩石之间的小裂缝里过了一夜。

考察探索雪峰的同时,也陆续发现装备的问题,下山后有针对性地寻找合适的装备。苏拉王平曾穿错装备冻伤过手臂,两只手麻了两个月。年,川藏队成功登顶了四姑娘山的一座金字塔山峰的婆缪峰,“在当时这座峰只有老外登顶过,我们是国人首登。这座山全是大岩地,徒步鞋在岩石上不防滑,而攀岩鞋可能会冻脚,当时我们穿的是军胶鞋,防滑但不防水,结果山上下大雪,我们的脚差点冻坏。而戴手套的话,抓住岩石的感觉不好,不戴的话手又冷,最后手指麻木得感觉不到有没有抓住岩石。晚上特别冷,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睡,就钻到睡袋里,打几个岩钉把自己挂起来,再把帐篷外帐盖在身上。一晚上风很大,我们都在颤抖,最多只能眯半小时就醒。第二天大家的手和脚都不怎么灵活了。”

“四川的雪山资源非常丰富,阿坝州海拔超过米的雪山就有多座,目前才开发出20多座,还有很多山我们没去过。”苏拉王平说,玩攀登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不少山难,川藏队也参与救援,慢慢地市场才开始接受高山专业向导,川藏队这才熬出来了。

《珠峰队长》“上帝视角”看珠峰,“每一帧都是拿命换来的”

这一路,很多山友跟自己一起成长,是苏拉王平的一大收获,“不少山友大概已经来过10多次,比如这次登到米了,下次他就来登米,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地往上加,来来去去,很多人都成老朋友了。纪录片《珠峰队长》里一共15个人登顶,8名是普通山友,有3名来自你们江苏,常州和苏州的。”

《珠峰队长》剧照

每个攀登者都有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梦想,苏拉王平也不例外,但他想的不是自己上去,而是带一支队伍上去。10多年来,他一直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cyouhuo.com/qszb/147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