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业负担做减法健康成长做加法

发布时间:2023-4-21 11:55:22   点击数:

  随着教练一声哨响,40多名学生将篮球抛向上空;英语编程教室的电脑屏幕前,学生们将当天讲的数学课变成了英语小游戏;吉它教室传来悠扬的琴声;自习教室里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写作业……这是11月25日晚7时,沈阳市浑南区浑南第九小学校园的场景。

  “放学后孩子在学校吃饭、写作业、参加各种兴趣班。孩子们轻松了,我们的负担也减轻了,孩子喜欢学校的生活。”当晚前来接孩子的家长赵芳告诉记者。

  

00:43

和浑南第九小学一样,浑南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开展了课后服务项目,大约有多项,满足了学生各种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推进“双减”工作中,如何结合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通过创新工作破解课后服务难题,是摆在当前各级教育部门面前的现实课题。

  沈阳市浑南区积极探索,以建立“智慧+”课程体系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保障,构建多元课后服务活动课程体系,做好学生课业负担、家长负担、教师负担三方面“减法”,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加法”。

  日前,沈阳市浑南区这一创新模式已入选教育部“双减”工作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加大优质课程供给,减轻学生负担。“‘双减’绝不是减书包重量、减家庭作业,关键是改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接受更优质的教育。”浑南区教育局局长陈勇说。

  按照“提供优质教育”这一主线,浑南区出台了《“智慧+”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实施方案》,这些课程包括覆盖全区所有学校的德育、体育、美育等基本课程和自主研发的个性化课程;两大教育集团试点的赛艇、攀岩、编程、独轮车等特色活动课程;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档案馆、劳动基地、沈阳市公共服务文化中心等六大场馆提供的校外活动课程;各所学校自主研发的校本群课程。这些课程充分整合和优化了区内科技、体育、艺术等各种教育资源,形成更加多元、更有新意的课后服务形式,全面提升了课后服务品质,创造性推动了“双减”工作实施。

  采取政府财力保障,减轻家庭负担。浑南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生均0元标准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保障活动课程顺利实施。在课程准入方面,区教育局遴选了一批优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供各学校选择使用。“学生可以选择政府采购的课外服务项目,不用花钱。也可以选择引入的几十种普惠课程,每小时大约3.8元钱。”浑南第九小学校长侯明飞介绍说。

  

  浑南第九小学记者葛红霞摄

  大量社会教育资源走进校园,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过去,教师要承担放学后学生的课后服务管理等大量工作。由于引入了第三方培训机构,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课堂教学质量。另外,浑南区还聘请科学家、国家级运动员、人民艺术家等走进校园上课。“省图书馆将图书运到学校,建立起流动图书教室;学生到省科技馆等地上课。今年以来,学校有多名学生体验了这样的流动课堂。”白塔小学校长李晓东说,大量优质社会教育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技能,与课堂教育互为补充,学生非常欢迎。

  

  浑南第九小学记者葛红霞摄

  

  浑南第九小学学校提供

  

  浑南第九小学学校提供

  

  浑南区白塔小学学校提供

  

  浑南区白塔小学学校提供

  

  浑南区白塔小学学校提供

  

  浑南区白塔小学学校提供

来源:辽宁日报

编辑:韩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cyouhuo.com/qsdy/152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