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林,我用徒步邂逅了一个人的桃花源

发布时间:2017-11-16 10:53:39   点击数:

本来应该来写台湾游记的,但没写完,就发一篇14年4月我去桂林采访时,写的桂林徒步精选线路吧。

我当时边写边感叹,桂林真的是太适合徒步爱好者了。

菜鸟的话,可以选漓江、遇龙河河畔起步,那里道路平缓,边走边看风景,最是惬意;如果是强驴,则可以考虑华南最高峰的猫儿山、地形复杂的千家峒,还有山高林密的花坪原始森林,刺激挑战,虐身但爽。

遇龙河:阳朔向西8公里,一个人的桃花源

徒步线路:西牛塘—大石寨—旧县

路线特色:田园风光、旧县古民居、古宅改造的民宿“秘密花园”

徒步里程:8公里

我徒步出发时,站在桥上拍的遇龙河里的竹筏

从遇龙河边的西牛塘村出发,顺着大路穿出村子,眼前是一片绿色田野,脚下也从平坦土路变成了细细田埂。路旁田里,桂花树刚刚种下,小苗才半人高。黄皮果树正值花期,白色的花一开一串,小尖锥一样。枇杷果实还小,而夏橙已经成熟,有些无人采收就落在地里,黄红的圆球衬着绿草,分外好看。

有农人在田里忙碌,我停住脚打招呼,问他们手里在弄的活,“种花生呢”、“播玉米呢”……道别时,人人都会以一句温软客气、拖长尾调的“好走啊”相送。

除了两个推着自行车走田埂的老外,我一路再没遇到其他游客。

有时路面被草完全遮住;有时要跨小溪、过水渠;有时无路可走,就在农田里穿行,只要小心别踩到庄稼……在这里,没有规定路线,只要大方向往前,乱走就是对的节奏。

一小时后,我已到达遇龙河徒步的第一个标记点:马留湾。

河边浅滩里,有老人挽着裤脚在摸螺蛳,“拿回去煮汤,很好的。”他笑着朝我扔了一把过来;

我在路上随手拍的民宅

走到川山底,一间黄泥砖小青瓦的村屋背山面水而建,小石子路铺到门口,门前绿树遮阴,屋旁用青石围了一圈低矮围栏;再走是大石寨,村中旧屋大多被拆,水泥小楼林立。

外面看很漂亮对不对,里面无人居住,一片荒芜

偶见一间杂草丛生、藤蔓满屋的倾颓古屋,走近一看,已被村民当成牛棚,三头小牛从木头围栏里往外探头。从那些虽破损但雕工精致的雕花门窗、挂着“祖德流芳”牌匾的神龛里,隐约还能看出当年气派。

有时离开河边,深入田野,四顾无人,苍鹰掠过头顶,脚下田地绵延,瞬间会让人有天地苍茫,一人独行之感。你很难想象这里居然是旅游旺季的桂林,离最嘈杂喧嚣的阳朔只有8公里。

这是傍晚时,我拍的江上渔翁

这正是桂林的好处——你不用花多大力气,便可找到一处静谧风景。

从大石寨转头再往北走,就是旧县。旧县非县,而是一个有多年历史的古村。之所以被称为“旧县”,是因为这里曾是阳朔古县城所在地。

村子的古老从村北小河上静卧着的仙桂桥就能窥见一斑。这座低矮到几乎贴着溪流的不起眼小桥,是全广西最古老的单拱石桥,建于宋宣和五年(年),采用了罕见的并砌工艺,由九组石拱构成,如今八百多年过去,依然完好无损。

过桥往村里行,最先见到的是重建于民国的“黎氏宗祠”,大门外高悬三块红漆牌匾:“进士”、“武魁”、“文魁”,彰显黎氏家族过去的荣光。往前走,清水砖墙大宅一字排开,其中据传属于清代进士黎近良的“进士第”最为显眼,门前拴马石上雕着鲤鱼跳龙门的图案,高大的青砖,外墙上还能看到当年为了防匪而修的枪眼。

不远处,有一栋残破到只剩几堵砖墙、杂草齐腰的宅子。村民告诉我,这是抗日名将、原国军46军中将黎行恕的故居。土改后,村中古屋都分给了村民居住,原先住在此屋的人已搬出旧县,老宅长期无人整修,以致荒芜如斯。

紧挨黎行恕故居的一排古民居,则幸运地逃过了湮灭的命运。从外看,它们和其他古屋并无两样,都是青瓦马头墙、木门梁柱、雕花门窗,但走进屋里,却丝毫没有其他古民居的破败气息,装饰其中的抽象油画、旋转铁制楼梯、不锈钢灯饰、玻璃台面,透着一股现代艺术的味道。

它们是南非建筑师Ian一手打造的“秘密花园”旅馆。于偏僻乡村中遇到这样一处旅店,让不少游客大呼意外。

在前台姑娘的指点下,我踩着断墙破瓦,顺着木梯,爬进一座看上去摇摇欲坠的老屋,在二楼见到了正拿着铲刀清理青砖墙壁的Ian。“这里老房子很美也很实用,但很多都毁掉了,很可惜。”他指着墙砖说,这些砖厚度有半米,隔热保温效果很好,屋内冬暖夏凉。为了“能天天看着这么漂亮的建筑”,他游说朋友和他一起在这里租下了6幢古民居,自住的同时也做成旅馆。

Ian的秘密花园营业后,不少游客慕名前来。那些被他整修好的漂亮老房子也让村民看到了拆旧屋建新房之外另一种房屋装修的可能性。“现在兄弟们要修房子有时会找我帮忙出主意。”Ian口中的兄弟,指的是旧县村的村民。

湘桂古道:历史的心跳,离你很近

徒步线路:太白亭—三月岭五里亭

路线特色:古亭、古松、古道

徒步里程:2.5公里

在桂林,你和千年古迹的距离可以近到只隔一小时车程——鲜为人知的“南方丝绸之路”湘桂古道就经过离桂林市中心仅40公里的灵田县。

桂林自古为百越之地,交通闭塞。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下令“凿渠而通粮道”,始建灵渠,沟通湘漓水系,湘桂间从此有了水路交通。但从宋代起,民间商贸日渐繁荣,狭窄的灵渠无法满足贸易的需要,堵在水道上的商人焦虑的呼声传到官府,自灵川起经兴安、全州到湘南的一条湘桂陆路商道应运而生。当时从湖南运向桂林的物资,走水路要一个月,而通过肩挑马驮走陆路,只需三至六天。

从地图上看,桂林境内的湘桂古道长度有上百公里,但如今保存完整、古意犹存的只有三月岭一段。此段也是桂林驴友徒步访古的必选线路。

灵田县东庄村附近的太白亭是三月岭段湘桂古道的起点。古道穿亭,茂草杂生,让人想起那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沿着寻常土路往前走,脚下的石子路渐渐清晰。向导小刀用登山杖轻击路面,说本地人称这种石子镶嵌成的路为“钉子路”。当年修路时,为了节省资金,平路基本修的都是土路,山路则修成钉子路,遇到陡坡,为了方便骡马上下,会用大石以及石板砌出台阶。“这古道在当时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高速公路。”

如今湘桂古道绝大部分都已被新修的公路覆盖,而三月岭这段因地势高峻,又在山中穿行,公路修到此段就绕山而去,才侥幸保留至今。

路旁树木枝叶交横,遮阳蔽日。山中人迹罕至,加上刚下过雨,有些卵石路面被青苔覆盖。行在其中,除了我们一行人的说话和脚步,能听见的只有鸟叫和流水。当年古道上络绎不绝运送盐、油的商旅和阵阵马铃,都已消散成空。

行至过半,路旁出现一排古松,树高二三十米。《灵川县志》有载,这些古松是附近长岗岭村清代巨贾莫崇玖为了让过往行人免受日晒之苦,在光绪三十三年所种。

走到山巅,便可见古亭“五里亭”。叫“五里”是因为从太白亭到这里刚好五里路。此亭也是莫崇玖所修,供过往行人纳凉、歇脚、饮茶、避雨。

走出亭子,石子路变成了水泥路。古道已看不出任何痕迹。回首望去,来时路隐没林中,寂寞幽静。

月光洞峡谷:唤醒你的肾上腺素

徒步线路:沙江村—枫木塘—下天门塘—上天门塘—沙江村

路线特色:峡谷之中有瀑布、水潭,徒步之外,还可以游泳、攀岩

徒步里程:10公里

很长时间,月光洞的谷内风光一直是个谜。年,有驴友组队深入峡谷探路,“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走了8条水巷,10个水潭后他们被一巨大瀑布阻挡去路,折返而归。而月光洞峡谷山奇水清,深潭、水巷、瀑布接连不断的声名从此在桂林徒步圈内传开,去那里探险也成了驴友们的夏日新选择。

月光洞溪谷的入口名为枫木塘,此处水尚浅,可以沿河岸行走。三百米后,此行第一个水巷“小天门潭”现身。之所以称之为水巷,是因为溪水在两山之间涌走,如穿巷而过。峡谷底部都是水,徒步者已经没有河岸可走,最保险的方法是皮划艇。水性好的人此时可以戴上泳镜,游泳前进。水色碧绿清透,直视无碍,运气好时,你会看到拇指大小的灰白小鱼在水里穿梭。不过水温寒凉,入水不多时便会感到阵阵凉意,颇为消耗体能。这段如果不走水路,还可以选择从左边的峭壁上徒手攀岩过去。然而无论山路水路,终非易事。

走过小天门塘之后,水位时浅时深,人在其中可以走一段,游一段,再走,再游。

不过水性不佳者还是不要轻易尝试。因为水会陡然变深,可能你前一步跨出去刚到腿肚,下一步就已经水深没顶。而且峡谷窄处仅一米有余,用驴友的话说,游在水中,时有被湍流从巨大的石门缝里往外挤出之感。如此,边游边走前行两三公里,经过10个水潭,大概三小时后会到达比“下天门塘”水巷略大一圈的“上天门塘”,多数人会从这里原路返回。

某些“强驴”会选择从“大天门塘”继续前行,走“加强版”路线——再穿过十几个深潭后沿着峡谷往上爬东山,从山顶出去。这段路有二十公里,需要走一天时间,不仅考验人的技术、体力,还挑战人的胆量——有些地方简直垂直上下,人悬半空,面部贴壁,手脚紧抠住岩石,一步一步攀岩而过。有时上看不见顶,下望不见底,唯一的安全感只有身上的安全绳。

台湾的游记我已经开始写啦,做个小调查:你们是想先看游记攻略,还是想先看适合旅行的衣服分享?

本文首发在《Vista看天下》上,文中配图有标注的是我拍的,没有标注的来自网络,没有做任何商业用途。

勾搭请联系邮箱

yakicrator

foxmail.







































治疗白癜风药物
北京治白癜风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cyouhuo.com/qszb/74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