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75.html 早春三月,天气逐渐转暖。很多人在家宅了一冬后的心情是这样的: 适当的户外运动可以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完全过去,即使按耐不住想拥抱大自然的心,也要谨慎出门,做好防护。《生命时报》邀请专家,给出一套疫情期户外运动指南。 受访专家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教研室副教授汪军 一套疫情期“户外运动指南” 近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市民户外活动指引”,就户外运动给出了一些防护提示。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教研室副教授汪军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更详细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No.1环境:人少开阔、空气流通 通风环境对于病毒防控极为重要。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完全结束,户外运动时,一定要避免扎堆,尽量不要去公共运动场馆内;可选择人群较少的地方,比如江边、海边、森林公园等空气流通的地方;小区遛弯最好不选择,通常居民会比较多;街边慢跑也不可取。 如果在公园、广场等开放性场所活动时,仍应配合相关部门的防控措施。对于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尽量不要出门,建议大家在家里做一些简单锻炼。 No.2时间:早十晚四、避免夜跑 初春天气多变,并不是每天都适合户外运动。尽量在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时外出运动,如遇到雾霾、阴雨等天气,建议不要出门。 由于早晚温差大,最好避免太早出门,尤其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慢病的老人,可以在上午九十点钟后,下午四五点钟太阳落山前,外出活动半小时至一个小时。 夜晚温度降低,且空气质量较白天差,晚上八九点后要避免夜跑等运动。运动时,主动与他人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避开人多的时候。 No.3项目:有氧为主,控制强度 疫情期间,公众应该单独活动,避免进行群体性的体育项目,如广场舞、打篮球、踢足球等,也不要去露天浴场、泳池,避免交叉感染。 普通人群建议以有氧运动为主,适当进行一定强度的锻炼,比如慢跑、打太极、瑜伽、登山、骑自行车等。降低跑步强度,以慢跑为主,同时控制运动时间,不要超过1个小时,稍稍出汗即可。 不要做大强度、长时间、对抗性训练,否则容易疲劳或造成肌肉损伤,降低身体免疫力。更不建议攀岩、马拉松、划船等极限运动和强度较大的项目,尤其从没有这方面运动经验的人群,一定不要冒险。 户外运动做好5件事 1.戴好口罩 户外运动时也需要戴上口罩。为了减少憋气感,可选用一次性医用口罩、通气阀门口罩或运动防护口罩。 在空旷且空气流通,身边又没有其他人的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呼吸新鲜空气,但附近有人经过时,一定要提前戴上。 2.补充水分 虽然戴口罩不方便,但运动过程中也要适当补水,建议随身携带水杯,不宜饮用过凉和过烫的水。 3.注意保暖 初春季节,全国各地气温变化较大,要根据天气穿着厚度适宜的衣服。 4.清洁双手 回到家后,要及时脱去外套,清洗双手,也要洗个澡。 5.避免接触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运动场所时,不要乱摸乱碰,触碰口、眼、鼻。接触公共物品后,必须洗手或消毒。 3类人群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