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带孩子好处多,来看看12位爸爸与众不

发布时间:2018-4-26 15:59:55   点击数:

喜欢的话记得分享、哦~

心理学专家经过12年的跟踪研究,发现一个现象: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得越多,他们在学校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也容易成功。为什么会这样呢?男女的性别差异大,父亲参与的越多,越能与母亲互补,弥补女性教育的偏颇。母亲以女性特有的感情细腻、做事认真仔细、性格温柔去影响孩子,通过讲故事、教唱歌、玩玩具等给了孩子很多的关怀与呵护,这是功不可没的。然而,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点。男性教育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男性的特点往往是坚韧、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这些对于女性来说略显薄弱,这就显示出了男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爸爸带孩子,好处是什么呢?

第一,在怎么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爸爸心里比妈妈更“有谱”。

大多数母亲对孩子都是有较高期望的,但在实际教育中,母亲往往显得无计划。但那些宁愿在家里照顾孩子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的才能,父亲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

第二,在教育内容上。

父亲的知识面也相对广于母亲,而且在史、地、哲上父亲往往精于母亲。因此,父亲给孩子讲得更多的是历史故事、各地民情风俗、英雄人物等。而母亲则一般都给孩子讲童话,涉及史、地、哲较少。这在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知识上就稍逊一筹了。

第三,教育方式上。

父亲一般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做事,而母亲则比较喜欢帮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父亲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态度一般都比较强硬,而母亲则时常心软。父亲带孩子上街,看的东西多,零食吃得少;母亲带孩子上街,看的东西不多,零食却吃得不少。

第四,身体素质上。

◆不用保持干净

因此对孩子玩泥土、挖沙子往往抱支持态度。英国科学家发现,孩子太干净对身体并不好,他们的研究结论是“脏”孩子更健康。这是因为人如果太干净,很少接触细菌和病毒,体内无法产生抗体,一旦有大量病菌侵入就会被打倒,因此“一尘不染”对孩子成长并不是好事。这样看来男性对孩子卫生问题的宽松态度反而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运动

喜欢带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岩、打球,不但养成了孩子的运动习惯,对健康有益,而且无形中就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力。

第五,性格的培养上。

母亲总想保护孩子,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她们不让孩子参加有一点危险的活动,她们总担心孩子会不小心碰着了、摔着了、累着了,她们使孩子更柔弱、更胆小一些,但父亲却不同。

◆自立

男性喜欢自力的感觉,所以会教育孩子也要自立。父亲往往不是对孩子包办代替,而是鼓励孩子独立处理问题,因此对孩子溺爱的成分就比较少。有时孩子摔倒,并没有哭,可是母亲却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又是拍土,又是揉,硬是把孩子的眼泪揉出来了。而父亲往往不是这样,他们会说:走路怎么不注意,站起来,往前走,我相信这次一定会走好。孩子并没有哭,而是站起来就往前走,父亲在后面拍手说:真勇敢!真勇敢!从而使孩子充满了自信。

◆敢于冒险

男性喜欢冒险,因此父亲对孩子的冒险行为也会适当给以鼓励,如果孩子从高台阶往下跳,母亲往往会严厉批评,可是父亲就不是这样,他会伸出大拇指,对孩子说:真棒!

◆探索精神

男性喜欢探险,和孩子在一起往往会搞些探索性的活动。如果孩子把玩具拆开,母亲往往会骂他一顿。而父亲却常常不以为然,甚至会和孩子一起拆玩具,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然后再教他把玩具装好。另外,父亲对新生事物比较感兴趣,这也会激发孩子对新事物的兴趣。男性一般比较爱下棋常常和孩子在一起下跳棋、军棋、象棋、围棋,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动手能力

相比母亲让孩子做家务就是扫地、擦桌子,父亲更爱和器械打交道——和孩子一起用锤子、刀子等工具去修理东西,制作玩具,培养了孩子多方面的动手能力。

◆忍耐力

如困难、饥饿、劳累等等,认为这些是人生必有的经历,孩子碰到这些困难没有什么了不起,应该让他自己去克服。这样的劣性刺激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做家庭教育咨询的来访者基本都是母亲,这就说明,在教育子女这个问题上也许出现了“阴盛阳衰”的现象。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以母亲为主的占50%,以父亲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不少爸爸把教育宝宝的责任推给妈妈,自己则躲个清闲,其实这样做不好。当问及一些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原因时,有的答:工作太忙,没时间管孩子;有的说:脾气不好,没法跟孩子生那个气……看来好象都有理由,其实他们忘记了古训“养不教,父之过”。缺少男性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思维方式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我们的孩子现在受到母性教育已经够多了,婴儿时多是母亲喂养、照料;上幼儿园全是女老师的教育;小学、中学阶段基本上也是女老师教育为主;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点。父亲的缺席,使得孩子的性格缺陷难以得到及时的弥补,在孩子需要父亲的指点时,却把孩子推给无助的妈妈。长此以往,若宝宝心里感到爸爸对他不负责任,有事时也不向爸爸征询意见,爸爸的威信就会越来越低,孩子的性格缺陷就越来越难弥补。父亲们懒一时,躲一时,却恐怕要后悔一辈子哦!合适的做法是,父母两人谁都不要溺爱或者太暴政,都要人性且讲原则,而且,两人要拿出统一的一套原则来,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亲与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各有优势,必须做到阴阳互补、平衡,才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母亲们偶尔也要放手,让父亲们多照顾孩子,父亲更要主动参与,除了能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也能令家庭关系更加和睦。

也许有父亲要问,“那万一我真的很忙,要怎么办呢?”

心理学家认为,应该由父母谁来照顾孩子更多些,在孩子不同年龄是不同的:在孩子小时,母亲应该多负些责任,因为这时候孩子需要细心的照料;孩子长大以后,父亲应该多教育,这是因为孩子大了心理特点有变化,照顾过细他反而会反感。这个时候,父亲就该义不容辞地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尽到自己的为父之责。12位“果敢”爸爸与众不同的育儿笔记宠你没商量这12位爸爸来自全球各地,他们分别用一个小故事书写自己的“果敢”尝试。看来,爸爸们的精彩育儿经不输妈妈们哦,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在10平方米的地方陪儿子练足球

李梓新,“中国三明治”

创始人作为一个球迷,我在孩子开始接触和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带他一起玩足球,3岁用玩具培养球感,之后在10平方米的地方搭起足球训练房,等他四五岁的时候,足球已经成了他学习各国文化的载体——他喜欢把队员球衣和双方国旗的样式进行联系。我们经常一起训练,对于一个球迷来说,让自己孩子爱上踢球,并看着他最终在球技上超过自己,也是慢慢丈量生命的另一种维度。

2、把指派孩子干活当成一种义务

南桥,教育工作者、翻译、专栏作者

现在家里有什么活儿要做,我都让孩子帮忙。这还是受一位美国房产经纪人的启发,当时我家正整理房子,准备出售。换墙纸、刷墙、清洁……事情非常多,把我搞得手忙脚乱。一旁的房产经纪人看到后直说,“让你的孩子过来帮忙。Beaparent。”想来也是,作为父母,是得指派孩子做点事,别让孩子把搞好学习当成唯一义务。父母越是习惯包揽家里的所有事情,加之网上手机上好玩的东西那么多,孩子越容易出现懒惰倾向。

3、“我不懂,你自己去找答案”

黄全愈,美国迈阿密大学亚洲和亚美研究主任

独立性的削弱往往是因为身边有人可以依赖。过去,我们家的电脑有问题,都是我这个“专家”处理的。随着儿子对电脑越来越“专家”,我这个“专家”也就越来越弱智。现在,只要电脑一有问题,无论大小,都叫他来处理。以至于他都说:“爸爸,我记得这种问题原来都是您帮我处理的,现在怎么靠我来帮您处理啦?”这一点放在中美老师身上,也可看出差异:美国的老师或教授经常说自己不懂,学生就得自己去找答案;中国教师就不允许自己说不懂,反而让学生找答案的能力变弱,依赖性就越强。

4、让孩子带着地图看小说

丹尼斯李,长期国外图书出版市场的加拿大华人

老爸来到加拿大后,孩子就开始做主题式的阅读,往往是设定一个主题之后,再找来相关图书进行阅读,这是一种跨学科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在阅读一本主人公到日本旅游的小说,孩子就可以结合世界和日本地图,帮助主人公规划旅游路线,做出旅游预算,临行前的准备清单,文化习俗要了解哪些……甚至从小说里找出一些常用的日语表达,制作一本简易的英日对照辞典。

5、带着6岁儿子去蹦极

汪前,两个可爱男孩的父亲

孩子6岁的时候,我就带他去蹦极,当时我肯定是被教练从后面踢下去的,不然我怎么敢!还有一次是去攀岩,那是一个国家级的攀岩基地,他当时是年纪最小的,我们俩一直攀过去,有一个教练在旁边跟着他。他趴在上面,脸贴着岩石,说“爸爸救命,救命”,我说,“爸爸也要你救,我也要救命。”后来,两个人就一起都上去了。在我结婚之前,我就看过一部片子,叫做《毁灭记录》,是全球十大父子电影之一。这部片子对我启发很大,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说“每一位父亲都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我觉得真的是这样。

6、一个场景,一口气编出7个故事

张华,少年商学院创始人CEO

有一天,儿子在院子里玩球。过来“凑热闹”的我不小心把他的红色皮球抛到了二楼屋檐上,只好上楼,打开窗户,用扫把将球从屋檐上戳了下去,顺手把扫把也从窗口扔了下去。回到院子里后,我随口对儿子说:“扫把找到皮球后好开心,跟着皮球就跳了下去。”结果小家伙若有所思,说,“爸爸再讲一遍。”我把刚刚零碎的片段组合起来,给儿子讲成一个新的故事:“皮球和扫把是好朋友……”结果讲完,孩子依然不依不饶——“我还要听”,就这样,同一个场景的皮球和扫把的故事,我一口气讲了7个不同版本。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我绞尽脑汁,连蹦带跳,很累,但内心充盈,非常享受这样一种过程。

7、孩子不用高大上,却一定要会做饭

刘卫平,厦门一所中学校长

我对孩子的要求并不“高大上”:一定要学会做饭。这与伺候人无关。在爱你的人都不在身边的时候,使你能善待自己;一定要学会开车。这与身份地位无关。这样在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拔腿去往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不求任何人;一定要上大学,正规的大学。这与学历无关。人生中需要经历这几年,无拘无束又能染上书香的生活。我想让孩子知道,足迹有多远,心就有多宽。心宽,你才会快乐。万一走不远,让书籍带你走。

8、带女儿上班,感受“责任”

朱凡,“爸爸帮”创始人

我的二女儿做作业经常磨洋工,用了很多办法都没用。一次,我干脆把她带到我们公司去,看着我上班,她一开始觉得我的工作就是在公司“骂人”(开会),但后来慢慢理解一切,比如为什么大人们要一天到晚8个小时,一个星期5天,都要窝在一个小空间里工作,就是因为大人们有责任,不会因为不喜欢上班就磨洋工。那么同样的,作为孩子,她的责任就是写作业。这件事情过后,情况有了很多改善,所以孩子其实是听得进道理的,关键看你怎么讲。

9、用八年时间回答女儿三岁时的提问

薛勇,美国波士顿SuffolkUniversity历史系助理教授

女儿三岁的时候,刚刚接触芭蕾,一次,她坐在童车上问妈妈:“芭蕾是这么美,第一个芭蕾舞家是从哪里学来的?”妈妈又惊又喜,骄傲地把这个问题转达给我:看我们家的宝宝多聪明!能问出这么有水平的问题!可是对此我们从来都没有回答。后来,我开始努力思索答案,竟马上找到了线索。我迫不及待地找来女儿讨论,我们从第一个钢琴家,聊到第一个历史家,很难有确定的答案。然后我希望,这场看似没有多少含金量的谈话,能够让女儿看到,她所继承的人类文明,并非某个天才一夜之间突然发明的,而是人类经过多少代的努力不断完善的。而我自己也要警惕,别拿什么“名人名言”作为她的座右铭,只因我不愿意对她灌输一些外加的概念和思想。

10、别怕让孩子看电视

张海波,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专家

我从不认同“孩子12岁前不能看电视”。现在的电视已经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家长阻止孩子看的也不再是电视这单一的媒介,而是孩子喜欢的、希望了解的各种内容渠道。所以,比起“一刀切”地禁止,我更愿意和孩子一起使用各种媒介。在陪伴的过程中,告诉孩子媒介里的黑白是非。当然,我也经常陪孩子走到户外。媒介只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我可不想孩子成为新一代“宅男宅女”。

11、我对孩子从不显得小心翼翼

美好爸爸,美国先生

我对孩子从没显得有多小心翼翼。带孩子去街区的游乐场,经常是孩子一人玩,我在旁边盯着。一次孩子要从滑梯下往上爬,我看滑梯上没其他孩子,就同意了。结果孩子在爬的时候,脚一下子踩空了,差点摔出来!还好一只小手往旁边抓到了梯的侧面,才有惊无险。我没表现出一点心疼的样子,只给他做了个加油的手势。孩子也比我想的要坚强得多,不仅没哭,还一声不吭地又折腾了好几次才爬了上去,“登顶”后还和我拍手击掌。其实没必要把孩子行为的约束权拽在手里,在保障孩子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让孩子尽情试错。

12、孩子无论多大都要玩积木

byMomofab熊浩,在德国留学、工作八年的产品设计师

创新意识的培养得一步一步向前推进,而不是跳跃式的。德国的木质积木特别多,让孩子放开手,用积木创造些小东西,而不是一开始就想着做产品交互设计或UA,想着做iPad或iPhone。欧洲人玩乐高积木玩得特别疯狂,因为这是最简单的东西。我在德国读大学,需要做模型的时候,也是先拿乐高搭结构,而不是产品一设计出来就直接打样。在孩子还处于启蒙教育的时候,经常地接触这些特别原始的小玩具,有助于孩子培养起对所创造的东西的认知。

宠你没商量

在这里,小编想补充一个曾经看过的爸爸和孩子的故事,很有教育意义。

有一位年轻的爸爸,他的女儿今年3岁。每次他领女儿逛商店,女儿总是哭着闹着不愿进。这位年轻的爸爸百思不得其解:商店里的商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小孩子为什么不爱来呢?

终于,他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一天,他领孩子在商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挤来挤去,女儿的鞋带开了。他蹲下身来,给孩子系鞋带。就在这一瞬间,他忽然发现,眼前是多么可怕的情景:矮小的孩子,没有柜台高,她的眼中,根本就看不到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大人们的一条条大腿和一双双大手。那一只只来回摆动的胳膊,一个个带棱见角的背包,时不时磕破孩子的小脸和弱小的身体。

“别说孩子,我都不想再呆下去了。”这位爸爸激动地说。

这件小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当家长的要想被孩子接受,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要蹲下身,和孩子站在同一视线上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贴心支招爸爸们宠你没商量

既然爸爸的作用如此重要而不可替代,那么爸爸们就要注意了:

◆虽然在宝宝3岁之前你经常被妈妈赶走,3岁之后爸爸可以厚着脸皮强势回归了,其实在2岁的时候爸爸就可以试着进入宝宝的世界了。

◆如果家有男孩,具有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老爸们就辛苦了,因为第一要紧的就是树立榜样,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有耍嘴皮子好为人师的功夫,不如问问自己希望儿子具有哪些优良品德,然后照照镜子找找茬,给儿子打造一个可学习的优秀老爸形象。当然,如果你觉得自我成长太辛苦,那就说服自己接受一个得过且过的儿子吧!

◆如果家有女孩,那就好好地爱你的太太,学习什么叫夫妻间的良性沟通,你和孩子她妈的相处模式将被女儿复制到她的婚姻模式中。多和女儿聊天,她会学习到男性的思维角度和女性有什么不同,这将成为女儿和异性世界对话的重要基石。

◆如果你不幸已经和孩子她妈分道扬镳,但要记得你还有一个血管里流着你的基因的孩子,寻找一切可以和孩子相处的机会。你离开的是你的前妻,但不应是你的孩子。宠你没商量公众平台

扫描↓↓下方↓↓我们哦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治疗吗
白癜风治疗效果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cyouhuo.com/jsyl/81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