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在这里借用了著名儿童教育家李跃儿的书名《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我觉得她提出的问题是值得所有人思索的。 一般人都会认为现在的孩子非常幸福,首先生活条件好了,基本上是要什么有什么,要什么给什么。但这可能只是我们成人自己的感觉,而孩子们现在是否感觉幸福,他们想要的幸福是什么?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呢? 在烟台的一次讲座后,一位面孔涨得通红的男士站了起来,看得出他很激动。 “现在家里都是一个孩子,我想问大家谁还舍得打孩子?”大家一时还没有明白他想说什么。 “我的孩子是个女儿,在她二年级的时候,我整整打了她一年啊。”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他的声音哽咽了,我还分明看到他眼眶里的泪水。 “为什么?为什么你要这样对待孩子?”我吃惊地问,语气里充满了愤怒。 原来,他的女儿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反应慢,功课记不住,作业完不成,考试很费劲,老师三番五次的找家长,但家长也搞不懂为什么孩子学习如此费劲。 “我们好的、坏的都说了,软的、硬的都来了,每天晚上陪她做作业,早上陪她早起背功课,可还是不行。谁愿意三天两头地打孩子呀?每次打完她我的心也疼,看孩子抽抽搭搭地睡了,我的心像刀绞一样。”因为感同身受,在场的很多人眼圈都红了。 我曾问这些父母,遇到这样的孩子你们是不是感觉很痛苦?看他们点头时,我会更沉重地告诉他们,其实孩子比我们更痛苦。没有哪个孩子不想得到父母的喜爱和周围人的认可,没有哪个孩子想让父母伤心,当我们抱怨孩子甚至拳脚相加时,我们有没有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当孩子出现学习问题的时候,父母们有没有反思自己的责任和疏忽? 孩子有铁缺乏吗?血色素(血红蛋白)是多少? 孩子是否有微量元素锌的不足? 是否得到过充足的DHA摄入? 是否存在卵磷脂的缺乏? …… 因为,这些基础营养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和学习能力。 “如果父母光要求孩子上课注意听讲,要考出好成绩,不了解是因为婴幼儿时期的锌、铁缺乏影响了孩子远期的学习能力、记忆力,不知道是孕期、婴幼儿期DHA的摄入不足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和视力,不清楚微量元素铁和卵磷脂能影响孩子神经髓鞘发育,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这该是谁的责任呢?” 每当讲到这时,估计我的声音一定不知不觉的高了八度,我真的很心痛那些无辜的孩子。 回想一下我们做学生时,当老师说“同学们请注意,翻开语文书第八课”,班上一定有孩子只看着老师的嘴动,似乎没听见老师的话,看人家已经稀里哗啦地翻书了,自己才慢半拍地翻,当人家都翻开第八课开始读了,他还东张西望地问“第几课?第几课?”所谓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这样的孩子怎么能跟上课程进度?长此以往,学习变成负担,不但没了兴趣,还会厌学,没了自信和自尊。 还是这个烟台爸爸,在了解这些营养知识后,开始有意识地给孩子补充能帮助记忆的DHA、磷脂酰胆碱和多种维生素。3个月后,孩子爸爸激动的告诉我:孩子开始一点点在进步。开始,老师说她上课能集中精力听课了。然后,妈妈发现孩子作业写得不那么费劲了。现在,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重要的是,那个原来唯唯诺诺自卑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和快乐。” 其实,孩子聪明的表现不外乎是充满好奇心、乐于学、能专注、能记忆。孩子不聪明的健康根源在于大脑营养素缺乏或不均衡,当父母在孩子脑发育的关键期,有意识地增加恼营养,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一定有更多的孩子能在学习的重负下拥有轻松、快乐的童年。 当我再次在烟台见到这个爸爸时,他激动地说:“张大夫,非常感谢您,如果不是我听了葆婴的营养课,我的孩子估计现在还在挨打呢。您让我知道了父母的责任,现在想来是我这个当爸爸的该打啊……” 说到这里,他的眼里又泛出盈盈泪花。此时,我好像并没有太多的成就感,反而感觉到肩上沉重的压力,因为还有更多的父母需要了解这些道理。 小贴士 l年9月布鲁塞尔第七届卵磷脂国际会议:建议怀孕妇女服用适量卵磷脂,这对于幼儿智力发育是很重要的。 l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有婴儿食谱中都要适量补充卵磷脂。 l国际卵磷脂学会主席、药物学家伊斯雷尔哈宁:大剂量的卵磷脂可改善老年人记忆力和老化的脑细胞活力,对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效果更佳。 l美国医学专家实验:学生适量补卵磷脂后,记忆力比未用前提高25%。 lSafford和Baume博士等研究:多位老年人每日定量补充卵磷脂食品。2个月后测试结果,这些人群比未食用卵磷脂前记忆遗失减少50%以上。 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问题父母一讲起这件事情来,我的情绪还是很激动,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差点跟客户翻脸。她是一个大连孩子的妈妈,上午我刚结束营养讲座,她的营养顾问就冲上来说: “张大夫,请您帮我的朋友看看她的孩子。”她焦急地望着我。 一看这种情况我感觉问题严重,就把午饭推迟了,和她坐在那里等着朋友带孩子来。很快我看到她们。不用开口我已经感觉到这个孩子很不对劲了。 1岁多的小家伙面色萎黄,在一个热闹的环境中缺乏同龄孩子好奇的眼神,比起同龄孩子来个头明显小了一号,一副病恹恹的乏力状态…… 妈妈怯怯地说:“孩子是在生后2个月发现贫血,4个月时明显缺钙,天天哭,爱出汗,不好好睡觉,6个月时发现严重缺锌,医院输液,现在各项测评都不达标……”这个妈妈一口气不停地在说,估计把一年来的郁闷都说出来了。 “能告诉我您孕期的情况吗?”我不得不打断了她的话。 “孩子是出生后才有的这些问题,这和孕期有什么关系呢?” 我快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了,想不到这个已经当了一年多妈妈的人居然连最基本的营养知识都没有。 “婴儿的健康绝对与准妈妈的营养和健康有关。”我斩钉截铁地说。 妈妈眼里含着泪说:“怀孕时我的血色素只有7克。” “医生没有建议您补铁和维生素吗?”我追问着。 “建议了,但吃铁剂我恶心,婆婆说孕期不要乱吃东西。”说着,孩子妈妈看了婆婆一眼,语调明显低了下来。 “这么严重的贫血,孩子出生时你都可能会有危险啊?!” “是的,生孩子时我大出血,这不到现在都恢复不上来。” “孩子是什么时候发现不对劲的?” “2个月时,看人家孩子小脸红扑扑的,我的孩子耳垂、嘴唇都没有什么血色,连哭起来都像小猫喵喵叫,没什么力气,快一年了孩子血色素一直不到9克。” 我真的很气愤,要知道这么大的孩子正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身体免疫防护的空白期,更是身体快速生长发育期,正常的血色素应该在11~14克/分升。长期贫血带来的问题不只是影响到孩子现在的健康,这个孩子的未来会非常令人担忧。 如果她是我的家人,这么当妈,我肯定要跟她发火了。我更奇怪的是这么长的时间为什么就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指导呢? 我沉默了一会,压了压自己的情绪,问起她照顾孩子的细节来。 “一开始发现贫血时因为孩子太小,医生说没办法给这么小的孩子补铁。我们等到孩子四五个月时,开始给孩子添加了一些辅食,感觉孩子开始有些好转。” “后来呢?”我在追问。 “加辅食没有多长时间,婆婆看我的奶水还不少,就说以前的妈妈只要奶水够,就不用给孩子吃辅食,吃得好好的辅食结果又停了,直到孩子9个多月时才又重新开始添加,孩子就一直这样了。”我无语了。也不用再问什么了,孩子铁缺乏的过程已经让我知道孩子缺钙、缺锌、医院的原因了。 一旁坐着的婆婆脸色越发难看了,看得出她很内疚。 那天我能做的,就是为孩子做了一套营养素补充计划,同时建议她们参加营养课,要去了解一些科学营养知识,我还建议她们重视并学会为孩子做基本技能和体能发展的训练。因为,孩子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们不能再耽搁了。 一次和联合国世卫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首都儿研所儿童保健研究室主任,葆婴葆苾康营养中心专家戴耀华教授的交谈中,说到妈妈的健康对孩子的影响时,戴教授特别强调了母婴健康营养链的概念,她语重心长地说——Tomorrowistoolate。 是的,明天已经太晚了,那今天我们能为孩子和家人的未来做些什么呢? 几年来,常会接触到类似的孩子,所有问题都是源于意识不足,知识空白,观念落后。这让我感觉普及科学营养观念和普及基础营养知识的重要。如果全社会都参与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工程,就会让很多孩子少一些病痛。因为未来要面对更多挑战的不只是父母,孩子要在以后的成长中费力地追赶他人,身体的不健康带给他的不仅是体能、智力的不足,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讲座中,我常把1岁前孩子的营养状况比喻为计算机的编程,完善的程序能保证计算机未来正常的运行,但如果基础营养缺乏就会导致孩子的成长程序混乱,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如果我们的孩子真的是计算机的话,程序乱了还可以重新格式化、重装机,但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小生命,如何重新格式化他的过去呢?还能有机会从头再来吗? 我非常认同一句话,那就是:在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问题”父母。父母们需要反思自己的育儿行为,要知道,我们前进一小步,我们的孩子才能迈出一大步。 小贴士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婴儿每日铁的摄入量为10毫克,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精肉、鱼、鸡鸭血、鲜蘑、蛋黄、黑木耳、大枣、乳类及豆制品等。 发现身边的“冷面杀手”—铁缺乏终于休假了,放下手里的工作,赶赴梦幻的天堂——九寨。从九黄机场出来,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对自己说,要彻底地放松自己,享受美丽的美景。 旅游观光的大巴上人很多,我拿着相机自觉地坐到后排,一来把位子让给想坐前面的人,二来坐后面比较方便拍照。车子启动的时候,我打开了相机,抓拍着沿路的秋色。 这时,我的目光落到同排坐的小姑娘身上,她大约十一二岁,有着大大的眼睛,迷人的酒窝,长大了肯定是个清秀隽丽的女孩。可是,总感觉女孩面色有些晦暗,车子一启动就倚靠着妈妈,车里有很多小孩子一路上叽叽喳喳,唯有她少了些孩童的雀跃,慵懒乏力,提不起精神。职业习惯让我猜想孩子是不是不舒服了,忍不住和她妈妈攀谈起来。 “孩子怎么了,晕车了吗,要不要我们挤一挤,让孩子躺一下。”说着我开始翻书包看自己有没有带晕车药。 “嗨,没事儿,她总这样,不用理她。”妈妈快言快语地回答了我。 “哦?一直这样啊,您有没有帮孩子看看是不是贫血啊,这么大的女孩很容易出现呢。” “嗯,带她查过了就是贫血,有好长时间了,铁剂吃了后她老是胃不舒服,一吃药就吃不了饭。” “那您没给她选择胃肠刺激小的,或者小剂量但坚持一段时间的补充呢?” “你说的那些我都清楚,我就是学药理的……”原来还是同一战壕的战友。 可令我不解的是,她什么都知道,为什么没有能帮孩子解决问题?由此想到,专业的妈妈尚且如此,那些普通的妈妈们呢?心情不免又沉重起来。 发现身边很多人都有一种侥幸心理,他们常常会说,“这孩子就这样,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类似的话还有“孩子不愁长,过几年就好了。” 要知道,孩子的很多成长是不可逆的,换句话说,就是“过了这村再没这店儿”,等到明天我们意识到问题了,才会发现很多事情已经无法弥补和逆转。 青春少女正值人生花季,生长发育旺盛,而且青春期少女多已月经来潮,女性每次月经周期约失血30~50毫升,失铁量约15~25毫克,就更需要补充铁元素。若不注意增加营养,不及时额外补充铁质,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还有一些少女为了追求苗条身材而盲目减肥,不适当地节制饮食,甚至挑食、偏食,就更容易引起贫血。学习压力大,精神疲劳,体力消耗过度,睡眠得不到保证,使健康受到影响,也可促进贫血的发生,这也是很多女孩越到高中后成绩越来越不好的原因。 铁缺乏的孩子爱生病,想玩又爱累,学东西费劲,逻辑思维混乱,行为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幼年的贫血和铁缺乏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即使到了学龄期血色素水平能够恢复正常,孩子的智商也会低于没有出现过贫血和缺铁的孩子,甚至会影响到青少年时期的学习。 铁缺乏的女性怕冷,肤色无华,头发黄枯易折,指甲扁平、脆薄易裂,没有食欲,爱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容易头晕、耳鸣……重要的是患缺铁性贫血或长时间的铁缺乏并不是一个人的事,缺铁的孕妇和乳母,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孩子出现贫血症状。贫血虽不是遗传病,但会因为没有得到纠正而在家族内不断传递,影响一代甚至好几代人。 铁缺乏是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的健康挥舞屠刀,所以,是个不折不扣的冷面杀手。 记得一次讲座后,一个妈妈站起来激动地说:“这节课,我要早几年听就好了。我的女儿今年12岁了,刚才您说的那些问题她几乎都有,我曾经恨女儿怎么那么不争气,但今天我知道了,因为她就有贫血,不瞒大家说,我现在的血色素还是8克/分升,是我害了她。”妈妈的声音有些哽咽。 “老大已经这样了,我现在又有了老二,一个4岁男孩。”她的话让我们沉重的心情感觉一振,大家都希望这个孩子能带给她一些安慰。 但她接下来说的内容,让我们更为她揪心。 “老二现在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爱生病,注意力不集中,不和任何人交流,不和任何人对视,智力比同龄孩子都差……”会场寂静得可怕,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孩子有可能是什么问题了。 “最近,他被医生诊断为自闭症。”我的心揪到了一起,4岁,自闭症,这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我无法想象这位母亲面对两个有健康、心理问题的孩子时的感受。只是感觉我选择的事业太重要了,我们需要让更多的父母在孩子一生的成长链上加上一条科学营养链做保障。 两天的九寨旅行即将结束时,这对母女又急匆匆地穿越熙熙攘攘的游人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谢谢您,回到重庆我会马上给孩子开始补充……” 小贴士 l铁缺乏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营养隐性饥饿之一,有人认为全世界大约有60~80%的人都存在隐性铁缺乏。 l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贫血的发病率男性为10%,女性为20%,孕妇达到40%以上。 l妈妈贫血,孩子发生贫血的比率是正常妈妈的1.5~1.7倍。患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的比率是正常儿童的1.2和1.8倍。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率接近正常儿童的2倍。 l缺铁性贫血或铁缺乏影响免疫球蛋白合成,导致胸腺萎缩,白细胞杀伤能力降低。 l缺铁性贫血和铁缺乏还会引起胃粘膜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道蠕动减慢,因此出现厌食、便秘、腹泻等。 l出生4~5个月的宝宝即使从妈妈体内获得比较充足的铁储备,也会因需要量增加,饮食摄入不足而库存枯竭,4个月到3岁的孩子最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小贴士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HGB)正常参考值 成年男性:~克/升(12~16克/分升) 成年女性:~克/升(11~15克/分升) 新生儿:~克/升(17~20克/分升) 儿童:~克/升(11~16克/分升) 求你,我要睡个安生觉!冬日的哈尔滨,放眼望去,万物臣服于辽阔的白色。室外寒风刺骨,但是一进室内,温暖便席卷全身,更温暖我的还有热情的父母们,今天来了很多人。我走上讲台,他们已经整整齐齐地坐好,期待与我分享他们的故事。 当我谈到孕期的钙摄入时,那个温柔爱笑的童童妈妈讲了自己的故事。 她在孕期5个多月时,出现了腿抽筋,因为知道这可能和缺钙有关,就特别跑去咨询专业人士要不要补钙?她向我复述了当时医生说的话: “你想剖腹产还是想自己生?如果想剖腹产那就补吧,如果想自己生就不要补,因为补钙多了孩子头硬会不好生。” 准妈妈清楚自然分娩的好处,非常想自己生,因此就打消了补钙的念头。可是最后分娩时,她还是没能自己生,因为孩子出生体重8斤多,最终还是挨了一刀。让她痛苦的不是剖腹产,而是孩子出生后,全家人开始了痛苦的煎熬。 童童出生后就异常爱哭闹,易激惹、多汗,然后发现后脑勺的头发被磨掉一圈,肋骨下缘出现外翻,尤其是晚上,孩子一哭闹全家就别睡了,跟着干着急。童童妈妈看着孩子心疼,又束手无策,只能一宿一宿地盯着,抱着,生孩子几个月了她从来没能睡个安稳觉。童童爸爸每天要辛苦上班,几个月下来,每天晚上他都在祈祷,祈祷孩子能让他睡个安生觉。童童妈妈还很纳闷那么小的孩子,为什么脾气这么坏? 其实,这不是宝宝在跟父母耍脾气,而是缺钙的表现。轻微缺钙或者缺钙早期,孩子主要表现出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如烦躁磨人,不听话、爱哭闹,脾气怪;睡眠不安宁,如不易入睡、夜惊、早醒,醒后哭闹;出汗多,与气候无关,即使天气不热,穿衣不多,不该出汗时也出汗;因为汗多而头痒,所以躺着时喜欢摇头磨头,时间久了,后脑勺处的头发被磨光了,形成枕秃。严重缺钙时,孩子精神、神经症状会加重,可能出现抽搐,同时还会出现骨骼及肌肉的表现,比如囟门闭合迟,出牙迟,会站、走的时间延迟,还会出现鸡胸驼背、罗圈腿、肌肉松软无力等,佝偻病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等。 当童童妈妈知道孕期每天需要摄入1毫克钙时,她发现自己当时的饮食不可能达到;当她知道钙离子的缺乏是小孩子神经兴奋性高的原因,她明白了孩子易惊多汗,无法安睡的原因;当她知道哺乳期的妈妈每天需要摄入0毫克钙,孩子每天需要从妈妈的乳汁中获得~毫克钙时,她才发现自己已经让孩子缺钙很长时间了,她非常懊悔。按照葆婴应用顾问的建议,除了饮食上加强钙的摄入外,还增加了必要的钙补充,童童妈妈尽了最大的努力开始“亡羊补牢”。 刚才还在活灵活现地回忆孩子当时情况的童童妈妈,换了一种开心的语气说: “大家知道吗?我按照营养顾问的建议自己和孩子同时补钙才11天,几个月来天天闹人的孩子第一次让我们睡了个安稳觉……”我能想象那一夜她幸福的睡相。 多年以来我走过那么多的城市,发现人们更愿意接受专业人士的建议。但作为曾是一个儿科医生的我,深知临床医生所学到的营养知识非常有限,在忙碌的临床工作中我们的医疗经验会增加,营养知识并不一定能做到与时俱进。至少到目前是这样。 还有妈妈告诉我之所以孕期没有补钙是因为有人说“补钙多了会胎盘钙化”。在我讲的故事中会出现一个糖豆妈妈,当糖豆11个月还没长牙,我询问她孕期钙摄入情况时,她就是这么告诉我的。 什么是补钙多了?美国、中国营养界的标准是一样的,每天钙摄入量超过0毫克即为过量,而中国营养学会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的钙摄入量还不到建议量毫克的50%。不知更多的人是要担心钙摄入多了呢?还是钙摄入不足? 同时,我曾请教过病理科专家,专家认为钙摄入并不是胎盘钙化的直接原因。其实准妈妈即使不补钙,临产时胎盘都会有Ⅰ~Ⅱ度钙化,这是孩子肺功能成熟的标志。 孕妇在孕期是否需要补充钙制剂?这需要准妈妈知道中国营养学会对孕妇钙摄入的建议量是1毫克/日,如果想通过日常饮食获得足够的钙的话,理论上就要能坚持每天喝至少毫升奶或酸奶(含钙~毫克),毫升豆浆(含钙毫克),每天吃25克虾皮(含钙丰富约毫克,但非常可能盐又吃多了),其他诸如海带、绿色蔬菜、豆制品、奶酪、瘦肉等。我们并没有考虑这样饮食钙的实际吸收情况,但如果孕妇不爱喝奶,也不能坚持多吃豆制品和其他富含钙的食物,再不注意钙的补充,是不是就很难保证自己的健康和孩子成长的需要了? 在我们决定要做妈妈的时候,也要决定成为家庭的营养师,要学会相信自己,相信科学,求医不如求己,当每个家庭都拥有了了解营养知识的成员,我们就拥有了把握宝宝和家人健康的主动权。 食物中的钙含量(每克可食部分) 奶酪:毫克;大豆:毫克;北豆腐:毫克;南豆腐:毫克; 海米:毫克;海带:毫克;海参:毫克;紫菜:毫克;熟鱼干: 毫克。芝麻酱:毫克;金针菜:毫克;木耳:毫克;西瓜籽:毫克;南瓜籽(炒):毫克;芹菜:毫克;花生仁:毫克。 此外,蔬菜中也有许多高钙的品种,如雪里蕻含钙毫克(每克可食部分);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也在毫克(每克可食部分)左右。 小贴士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摄取的钙量应保证:儿童~1毫克,少年0~1毫克,成人毫克,老年人毫克,孕妇0毫克。 给我点赞再走哦,欢迎分享朋友圈 更多精彩内容请回复数字 ,即可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有哪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