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童书妈妈遇上家庭心理专家 童水果VS马宁 ﹀ ﹀ ﹀ 你给孩子安排了几门兴趣班呢? 现在, 许多家长会安排孩子上兴趣班, 除了兴趣班,还有各种补习班。 你的孩子吃得消吗? 我们来看看童水果的分享。 我有一位学霸表姐,放弃了银行的高薪工作,当上了一位全职妈妈。相对应的,高歌有一个比自己大两岁的表哥牛牛。牛牛从4岁开始,每天都好忙——8小时以外,除了睡觉,不是在上兴趣班,就是在前往兴趣班的路上。最夸张的那个学期,同时上了五个兴趣班,周末的两天,上下午也都安排得扎扎实实。表姐说得很清楚:“小男孩不能太轻松,把他安排满一些,他就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去调皮捣蛋了。”有一次我下午去姐姐家,听到楼下的小朋友在叫牛牛下去玩,姐姐在阳台大声说:“他马上要去上课了!”姐姐回过头冲我笑:“你看,如果不安排上课,晚上他一叫就得出去浪。”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想起自己家的小屁孩,每天放学书包一扔,就冲出去和院子里的孩子到“秘密基地”里捯(dáo)饬(chì)些我听不懂的东西。 我认为姐姐的观点没有太大的问题。学习怎么可能都是快乐的呢?我也稍微把高歌安排得充实些,一度加了两门兴趣班——钢琴和美术。这可真的把我累惨了,他不情我不愿。钢琴之于这个爱动的小男生来说,简直是水火不容,他屡屡问我:“妈妈,谁这么讨厌发明了钢琴?这世界上怎么有这么难学又枯燥的乐器!”两个学期下来,钢琴老师换了四五个,老师们提出不想继续留任的理由让人不忍强求。我深深地知道,是高歌完全不想学。尤其是少年宫的美术班,上课时间在每周日傍晚六点半,有时赶不上吃饭,有时外出了着急想回来,整个人都是神经兮兮的。但众所周知,少年宫的美术班名额是有多么来之不易! 直到我和高歌一起读到这本书——《快点儿,尼古拉》!绘本讲述的是尼古拉上各种兴趣班的事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每天带着尼古拉奔跑在各种上课的路上:周一上小提琴、空手道、雕塑、花样游泳;周二烹饪、走仪仗队、戏剧、花样滑冰;周三攀岩、跳水、朗诵、现代舞;周四射箭、现代马戏小丑、陶艺和儿童刺绣;周五天文、摄影、解剖、舞蹈;周六昆虫收集、电吉他、怎样成为电视明星;周日,十二部教育片在等着小尼古拉。每个人对尼古拉说着相同的话:“快点儿,尼古拉!”可怜的尼古拉,奔跑中啃块面包就是一顿晚餐了。四周下来,尼古拉彻底病倒。可以歇会儿了吗?不能,虽然不用四处出击、长途奔袭,但兴趣班依然要上——所有的老师都被请到家里来给尼古拉上课…… 尼古拉要上的这些课程都是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内容,从课程设置的角度看,并不功利,还蛮有意思,不像一些家长给孩子们安排的英语课、数学课等补习班的内容。但课程的量实在太大。我立马把这个故事绘本给表姐看了,她说:“‘快点儿’也是我总说的一句话。老师说我们家的课有点多,我打算减一两门。” “小淘气尼古拉系列”一共被引进了八本,是加拿大经典的情商培育绘本,我之前介绍过《疯狂的足球》这本书。虽然尼古拉的故事都被写得点儿夸张,但内容很接地气。小尼古拉就如同你我家里的那个精力旺盛又淘气可爱的小屁孩,因此读尼古拉的故事,孩子有共鸣,家长有启发。 再来看看马宁老师是怎么说的。 看着病倒的尼古拉,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觉?“孩子,你再快点儿!”代表了大多数父母的心态。 我们自己回头想一想,对待孩子,我们有个很奇怪的心理路程: 孩子出生后,在他会翻身、坐起、爬、站起、发声到说话这个阶段,大约1岁10个月,我们会给予孩子极大的包容和鼓励。当他一次一次失败时,我们一定会在旁边不停的鼓励、支持和耐心等待。 当孩子过了2岁,有较自由的能力探索外部世界时,我们这时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是什么?大家想得起来吗?此时,我们说得最多的是“不行”“不许”“不准”“不要”,孩子一天差不多能够接收到-个这类的词语。 等孩子到了上幼儿园阶段后,我们在“不”系列用语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快”系列用语,“你快点呀!”“你怎么这么慢。” 随后,我们还会加上各种“对比”,耐心和包容离我们越来越远。最后,干脆“替代”就直接上场了。 我们替代孩子负责。比如穿衣服、装衣服、自我整洁…… 我们替代孩子负责。因为害怕孩子出错,直接就给答案。 我们替代孩子规划梦想和未来。因为我们爱孩子,我们希望你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我们要把最好的东西给你。有替代行为的父母的优点是:能够看到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各种需求非常关心。但搞错了一点,混淆了责任的归属。 最后分享一个故事:圣诞节的前夜,一个疲惫不堪的妈妈带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来到一家鞋店。 妈妈:“我想给我的孩子买一份圣诞礼物!” 店老板:“你需要什么呢?” 妈妈:“我想给他买一双鞋,请问有最便宜又适合他穿的鞋吗?” 店老板拿出一对可爱的小鞋,孩子爱不释手,亮晶晶的眼睛里充满了笑意。 当妈妈询问完价格后失望地说:“哦,太贵了,我没有那么多钱!” 如果你是店老板,当看到母亲从兜里拿出个袋子,里面装满了零碎的钱币,你会怎么做? 你是不予理会,还是考虑人道主义?你会不收钱送他一双鞋?还是其他? 事实是,店老板收下了妈妈的钱,然后对她说:“你的钱太少了,不够买一双鞋,但是我愿意满足孩子圣诞节的一个愿望,我可以送给你们一双袜子!” 说着拿出来一双美丽的袜子送给了孩子。孩子黑乎乎的脸蛋再一次露出了笑容。看得出来,他非常喜欢这个礼物! 看着母子远去的背影,店老板的太太不解地说:“这个孩子怪可怜的,刚才我以为你会送给他一双鞋呢!” 店老板笑着回应:“那双鞋就是这个孩子的梦想!我只能给他通向梦想的阶梯,却没有办法替他成就梦想!我能为他做的就是这些了!” 童水果,童书妈妈、资深记者、文学博士、阅读推广人 马宁,家庭心理专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家庭系统关系治疗师 排版、校对 琪琪 北京医治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cyouhuo.com/qszb/6198.html |